试听导航

日本动画百年简史如何从国产化到国际化

  • 编辑:配音云
  • 分类:配音档案
  • 浏览次数:822
  • 发布时间:2020-06-21 01:55:53
  • 分享到:
   文章转自网络 本文是日本动画百年史上篇,包括日本“Anime”的开端、日本国产TV动画诞生和“电视漫画”时代、全年龄向进化及原创作品涌现、商品化与国际化四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是如何从深受外国文化影响,发展到逐渐探索出自己的商业和创作模式,再进军国际市场。
  
  2017年,日本动画产业迎来100周年,他们将1917年《芋川椋三玄v番の》等三部动画电影视为日本动画的开端。
  
  日本动画走过的百年历程,从最初被欧美动画电影畅销所刺激,到开始国产,到探索日本特色的创作与商业化模式,再到日式动漫风靡全球,非常值得中国动画人深思。
  
  三文娱将基于日本特摄与动画研究专家甏樗鳌Anime100年史》展开,本文是上篇,讲述日本动画在20世纪的发展。
  
  3位创始者开启日本Anime时代
  
  日本最早的动画电影,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914年,一部短篇动画电影从英国传入日本,从此,各个国家的动画作品也开始被陆续引进日本。
  
  《凸坊新画帐》影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的畅销唤起了日本民众对动画的认同,也使他们萌生了一种民族意识,开始想要创作自己的动画作品,另外还让一些商人感受到了动画强大的吸金潜力。《凸坊新画帐》为日本国产动画诞生提供了契机。
  
  不过,苦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和信息缺乏,很多人摩拳擦掌却无从下手,于是只好通过自己摸索,发明出了一些独特技法,做了许多颇有挑战性的实验。然而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
  
  直到1917年,三位日本动画制作者相继推出第一批日本国产动画电影。
  
  《U凹内名刀之》1917
  
  这三部电影,分别是1917年1月份上映的《芋川椋三玄v番の》、5月份的《猿蟹合椤芬约6月份的《U凹内名刀之》,三部影片均为默片,只有画面音乐和字幕,分别由下川凹天、北山清太郎和幸内纯一制作完成。
  
  他们的创作时期接近,但彼此作法各不相同,影响后人深远,被称为日本Anime的始祖。
  
  遗憾的是,日本早期的电影留存至今的少之又少,直到2008年一只《U凹内名刀之》的模型玩具被发现,我们才能窥测到这部作品的大致模样。当时的日本连电影产业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更别提动画了,看过动画的人更不在多数。在当时,动画就像现在的虚拟现实那样不可思议。
  
  有声电影时代的发展
  
  动画制作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一项耗费巨大成本的艺术工程。创作者和厂家要坚持下去需要勇气。另外,近代动画制作中常用的赛璐璐技术也是一笔很大的预算,于是当时普遍采用影绘的手法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了早期日本动画的独特风格。
  
  《汽船威利号》剧照
  
  1925年左右,日本文部省出台以教育为目的的视听作品扶持政策。
  
  1929年美国迪士尼的《汽船威利号》登陆日本,这部电影采用的有声电影技法一度让日本民众大开眼界,“会唱歌跳舞”的米老鼠在日本风靡一时。之后日本国内便开始仿效这种技法,生产以教育和宣传为目的的动画制品。
  
  不久二战爆发。日本**拨下大笔预算为军国主义做宣传,国内开始出现大量军事题材的动画作品。
  
  日本第一部原创长篇动画电影《桃太郎?海の神兵》便诞生于这个背景下。
  
  该电影由尾光世监督,松竹动画研究所出品,于战争末期1945年4月上映。虽说以夸耀和宣传军国主义为目的,然而其娱乐性和完成度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战斗机的起飞着陆、跳伞部队的作战以及枪械操作动作等,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和细腻的人物日常生活描写,可以说是奠定了日本动画的基本方向和特点。
  
  《蜘蛛与郁金香》剧照
  
  其中,《桃太郎?海の神兵》的影绘部分由尾光世的老师政冈宪三参与制作。他出品的194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蜘蛛与郁金香》,同样也是一部为后世口耳相传的出色作品。这两部作品算作二战时期日本国产动画的代表作。
  
  战后混乱期过后的高速发展期
  
  1945年8月15日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开始战后重建。
  
  许多战前美国动画电影大量涌入,对日本动画产生了巨大冲击。黑白电影为主流的时代逝去,日本动画开启以迪士尼作品为中心的彩色时代,日本民众开始认为“Anime就应该是彩色梦幻的”。狂热的人群中就有包括一代漫画大神手V治虫在内的后来的众多人气漫画家。
  
  日本第一部长篇全彩动画电影《白蛇传》
  
  二战过后,日本动画工作室逐步企业化,动画一方面继续作为教育和宣传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战后特殊时期日本民众对精神食粮如饥似渴的追求,动画市场需求也随之加大。
  
  到了1950年代末,日本动画迎来历史转折点:大川博成立东映动画,目指“东方迪士尼”开始生产日本长篇动画电影作品,终于在1958年制作出日本国产第一部长篇全彩动画电影《白蛇传》,并计划此后每年都推出一部面向儿童的长篇动画电影。至此,日本动画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另一个重要因素,战后日本爆发生育高峰,1946年到1952年间出生的两百多万团块世代也长成为小学生,这一切都为面向儿童的漫画和动画作品提供了更大市场。
  
  随后1959年讲谈社《周刊少年マガジン》和小学馆的《周刊少年サンデ`》同时创刊,以杂志为阵地的漫画产业开始崛起。受到战后引入的动画作品影响,很多创作者也参与其中。加之同年电视开始在日本普及,将日本Anime的发展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日本TV动画时代开启
  
  1953年2月1日,日本第一个电视频道NHK综合频道开播。很快全国范围内民营电视台陆续成立,电视节目的种类迅速丰富起来。
  
  尤其是1958年2月开播的真人特摄连续剧《月光假面》,是日本“儿童向电视剧”的元祖。之后商业电视剧爆发式量产,从美国引进的动画作品也开始在电视频道播放。
  
  《铁臂阿童木》剧照,1963
  
  1963年1月1日每集30分钟时长的本格TV动画《铁臂阿童木》开播,成为又一划时代标志。动画前后放送4年,由手冢治虫成立的“虫production”(下文简称虫pro)动画工作室领头监制。为了能以较低预算保证动画每周播放的频率,制作方面也费了相当的工夫。
  
  例如将每秒帧数从原本12帧减至8帧,简化动画人物口型动作,采用摄影技术表现招牌pose,用火花形状的记号表达人物的惊奇心理等,这一简化作战十分行之有效,后被日本业界称作“BANK SYSTEM”。基于此,手冢治虫将“Animation”简化为“Anime”,从此Anime一词特指日本制造的动画作品。
  
  所有的新鲜事物在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前都会经历一波考量和质疑。日本的TV动画也不例外,当时就曾被日媒酷评为“电子纸芝居”。然而《阿童木》却是一部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的近未来题材动画片,与当时以搞笑为主的外国动画作品比起来,内容前卫且积极向上,被作为“新时代的物语”,带领着TV动画登上了历史舞台。
  
  《阿童木》播放期间,收视率高达40%,其相关的衍生商品也开始出现并赚取授权费。见证了阿童木强大的宣传力,许多儿童食品、药品厂家也借来阿童木为自家产品代言。另外阿童木开创的动画简单制法,TCJ动画中心(今Eiken)、龙之子工作室、漫画家鹭z富雄也纷纷效仿,日本TV动画作品步入量产时代。
  
  日本“电视漫画”系列诞生
  
  当时日本正值创新时代。以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彩色电视开始普及,1965年虫pro制作《森林大帝》,日本国产首部彩色TV动画作品诞生。此时电影热已逐渐被电视取代。继阿童木之后,少年SF系列、少女漫题材、战记系列、日常搞笑类、时代剧等等,各种类型题材的日本动画开始出现,整个日本TV动画市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后来1966年,日本特摄大师圆谷英二初创特摄电视剧“奥特曼”系列,引爆日本电视界并获得了大人气,包括后来从英国引进的特摄人偶剧《Thunderbirds》,这类特摄人偶剧在当时与TV动画一道并称为“电视漫画”系列,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事实上,这段时期的特摄节目也成为后来“Robot Anime”(后文将详述)激增的原点。
  
  《巨人之星》剧照,1968
  
  逐渐地,日本动画作品不再仅仅满足儿童口味,而开始进军更高年龄层市场。其中1968年讲谈社出品的《巨人之星》,以棒球运动为题材,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从此运动系动画也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掀起一股“运动热潮”,也就是业内常说的スポ根。
  
  动画以大河剧的形式描写了主人公星飞雄马从小学到晋级甲子园长达数年的棒球生涯,中间不断融入新技术和表现手法,将比赛的紧张感和人物的激烈斗志渲染的淋漓尽致,从剧情、心理、人物刻画手法到画面表现技术,为日本动画开辟了先河。
  
  Robot Anime时代到来
  
  步入1970年代的日本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的高峰阶段,战后复兴时期继承的价值观也开始在新时代人群中发生巨大变化:过度的企业活动引起环境问题,利益优先的管理模式对人性的挤压,社会开始关注由“运动热潮”和科学主义中派生出来的人类主义话题,这类主题也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
  
  到了1971年,反映世代更替的特摄节目再次主导电视市场。
  
  不同于奥特曼,与真人等身大的英雄角色在《假面骑士》中出现,一是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颇有一种变身的意味,燃起了无数日本国民的中二之魂,于是类似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了一波“变身热”。
  
  直到1972年,永井豪原作《魔神Z》登场,夺取了特摄节目的光环,迎来日本Robot Anime的全盛期。
  
  《魔神Z》作为开创现今日本动画史上搭乘式巨大机器人类型作品的始祖,创作了第一台严格意义上的“超级机器人”,对于后来所繁衍出的各式各样变化题材分流作品的影响极其深远。
  
  《魔神Z》,1972年
  
  坐进巨型机器人的头部驾驶舱,主人公就能操纵一台机甲巨人。熟悉高达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魔神Z》将奥特曼打怪兽的场景动画化,再结合运动系动画中的对决画面表现手法,让日本观众为之倾心,可以说是“电视漫画”的集大成之作。
  
  除此之外,《魔神Z》还造就了诸多玩具商品的销售奇迹,特别是剧中的虚构金属“超合金”玩具,在当时获得大卖。
  
  “超合金”一词,还被用来特指一系列日系机器人动漫相关的科幻作品玩具周边品牌,至今仍有各系列不断发售,且深受高龄层玩家喜爱。
  
  《魔神Z》的大热促成了后来玩具厂商和机器人动画联动的产业模式。同时,Robot Anime元素也是漫画小说中所不曾有的,Anime的原创产物,至此以后日本动画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
  
  《宇宙战舰大和号》催生日本动画衍生产业链
  
  在全球石油危机之后的1974年,正值日本动画飞速发展时期。
  
  当年4月,科学幻想类(SF)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下称《大和号》)开始在电视播送了。
  
  动画讲述了公元2199年,地球因遭到神秘行星加米拉斯的攻击而濒临灭亡的危机,正当人类陷入绝望之际,远在14万8千光年外的伊斯坎达尔星为地球带来了希望,配备了“波动引擎”的大和号缓缓启动,展开一场长达14万8千光年的浩瀚旅途的故事。
  
  该部动画由西岐义展制作,在当时作为独立的系列诞生。
  
  《宇宙战舰大和号》剧照,1974
  
  此时距离《铁臂阿童木》开播已10年,在阿童木的陪伴下度过童年的孩子都已成长为中学生、高中生,他们都是狂热的科幻迷。
  
  然而那时还有一部作品《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因继承了东映长篇动画电影一丝不苟的画面制法,以及对角色细腻的心理描写,再加上由高x勋和宫崎骏联手打造,整部作品透露出一股稳重的气质,使得《阿尔卑斯山的少女》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形之下《大和号》收视率一度跌落。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然而科幻迷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呼朋引伴组织社团并开展活动为《大和号》应援,创办社刊,登载相关数据和资料、撰写大量评论或随笔,积极交流意见和看法,并创作同人作品。这些社刊也就是后来动画杂志的原型。随后1977年不负众望,剧场版《宇宙战舰大和号》终于公映。
  
  首映当天各地剧场被围的水泄不通,当时甚至有日媒评论道“Anime鼎盛时代已经到来”,这一次也让公众意识到Anime原来有着那么多狂热的青少年粉丝。随后,专业的动画杂志和书籍、高度还原的塑料模型玩具、广播剧CD和原声大碟等,一系列动画相关的衍生品都在《大和号》爆火之后被催生起来,逐步形成今天的动画衍生产业链。
  
  动画创作者浮出水面,《机动战士高达》登场
  
  《大和号》掀起Anime热潮之前的3年间,可以说都是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的Robot Anime时代。继《魔神Z》模型玩具大卖,从此玩具商成了动画组的赞助方,原创TV动画作品层出不穷。
  
  1978年,以《宇宙战舰大和号:爱的战士》为契机,德间书店将旗下儿童刊物《テレビランド》中的动漫部分剥离出来,单独创立动漫杂志——《月刊Animage》,大众视线也从那时起开始转移到动画的幕后制作者身上来。
  
  《机动战士高达》,1979
  
  杂志向动画制作现场取材,采访动画创作者,他们的名字和特征逐渐为公众所熟知。同时,制作者们也感受到了大众对动画的热情,并开始向高年龄层的受众群体挑战。
  
  1978年美国电影《星球大战》在日本公映,宇宙科幻电影热随之而来,动画界也追随这股浪潮大量涌现类似题材。
  
  直到1979年一代神作《机动战士高达》诞生,达到Robot Anime类型的巅峰,总监督兼原作富野由悠季在该部动画中呈现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全新视听体验,可以说是震惊了当时的日本全国观众,标志着日本动画新时代到来。
  
  其中,动画人设安彦良和首次打破动画主人公热血汉的传统设定,刻画了一个痴迷电脑技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主角——阿姆罗·雷。除此之外其他的角色设定也很丰满,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入微。而高达的世界观,建立在一个量产机器人兵器的时代,以宇宙移民和殖民地之间的独立战争为背景,这在当时也是十分新颖超前的。
  
  动画创作新星涌现,OVA初试牛刀
  
  虽然高达的特集杂志在当时被销售一空,其原声大碟也人气暴涨,然而高达的玩具周边似乎销量欠佳,以致于使其在电视上的播放时限缩短了不少。
  
  不过类似《大和号》的发展,在粉丝的支持下,1981年后高达再编剧场版动画电影三部曲陆续上映,一举获得成功。同时期发售的模型玩具也获得大人气。从此各种各样仿效高达的机甲题材原创动画在日本动画市场中争相涌现。
  
  与高达TV动画在1979年同时播映的还有,りんたろう监制的剧场版《银河铁道999》、出崎统的剧场版《网球甜心》、以及宫崎骏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等,许多在动画史上有名的动画电影作品百花齐放。日本动画进入了第一次成熟期。
  
  而随着家用录像机在日本普及,除了动画剧情和人设,观众们也逐渐开始追求制作质量。将错过的电视节目录下来一遍遍回看,这是日本80年代的流行做法。人们的鉴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庵野秀明,代表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不思议之海的娜迪娅》等
  
  于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鸿沟逐渐缩小。受到早期动画作品熏陶的新一代年轻创作者,在日本动画业界涌现,并尝试独立制作自己的原创动画作品。
  
  1981年第三届日本SF大会“DAICON3”上,庵野秀明作为独立动画制作人接受石黑升和板野一郎的邀请,在后来参与了1982年《超时空要塞》的制作。与庵野秀明同期的一批新秀还有着名人设设计美树本晴彦、剧本策划河森正治等人,他们将年轻人的新时代价值观注入到了一部部新作品中。机器人和偶像元素并存的“机械美少女”就出自他们的手笔。
  
  80年代初,动画界许多陈旧的常识和传统逐渐被打破和刷新。写实主义为基础的精细化就是其中的代表。相比于美国动画中使用电脑特效技术来表现战斗场面,日本则是由动画师一帧帧手绘出来。不久这种先进的表现手法也开始作用于美国电影中。
  
  《宇宙战争》,1983
  
  然而超越既存手法的方法论也有不符合生产性的时候,也就是过于理想化了。
  
  于是一种新生的媒体形式出现了,有效地平衡了这种方法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3年末期,在家用录像机普及的背景下,第一部OVA(original video anime)诞生,由鸟海永行和押井守共同监制的4集动画《宇宙战争》,万代作为当时的玩具销售方。到此为止,以玩具售卖为基础的原创TV动画,带着这种配套的商业模式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发展进程中。
  
  动画实现商品化,品质和创作者成为卖点
  
  1984年押井守监制的《福星小子》、宫崎骏的《风之谷》,以及河森正治和石黑升共同监督的《超时空要塞》等一系列新时代动画电影陆续上映。和板野一郎、庵野秀明为首的,以梦与现实、地球生态破坏等宏大主题展开的大量TV动画作品一道,开启了动画商品化进程。品质和创作者成为这些动画作品的卖点。
  
  原创TV动画不再是主流,由于周刊少年漫画的崛起,各类漫改作品成为日本观众的新宠。《筋肉人》、《足球小将》、《北斗神拳》、《棒球英豪》、《龙珠》和《圣斗士星矢》等人气漫画的TV改编动画挑起大梁,其中的一些还被输出海外,在国际上取得了初步成功。
  
  1986年一款幻想RPG游戏、发售,标志着家用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开始与动漫竞争受众群。于是同年末有很多动漫杂志不得不面临停刊的困境。
  
  这意味着《宇宙战舰大和号》为开端的日本原创动画必须开始转型。
  
  此时,无论是原创动画电影还是新兴的OVA都被抱以极高的期待。再加上与海外的合作增多,80年代的日本动画界开始为新一代的动画创作者提供新的机会,动画产业进入大换血。
  
  次世代来临,TV动画回归儿童向
  
  1987年GAINAX 公司公开其第一部原创动画电影《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制作团队核心人员由日本SF大会中的新秀构成,并且聚集了有OVA创作经验的万代的制作人员。电影构造了一个架空的太空异世界,以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奋斗故事展开。此作为日本动画打开新世界大门提供了灵感和准备。
  
  到了第二年1988年,以《魔神Z》为开端的操纵式机甲动漫逐渐被电视市场淘汰,《圣斗士星矢》一类的守护者题材开始流行。OVA则全面接盘Robot  Anime,开始发售《机动警察》系列。该系列全6话,开创了现在主流的“深夜动画”的短篇形式。
  
  《魔神英雄传》剧照,1988
  
  时间流转至90年代,第一代TV动画创作者的多数都成了而立之年的“老油条”,无论是工作姿态还是作品表现、商业操作等,都已经十分纯熟。
  
  另一方面,初代TV动画的观众也到了组建家庭的年龄,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动漫和游戏的熏陶,对这类动画文化基本没有偏见,于是为次世代奠定了相当好的二次元文化氛围,从小接触动画成为可能。
  
  1989年前后,随着次世代的出生,日本动画业界又开始呼吁“回归儿童向”。《仙魔大战》(1987)、《魔神英雄传》(1988)、《勇者凯撒》(1990)等大量面向低龄儿童的TV动画应运而生。
  
  萌系文化诞生,日本动画走向写实主义
  
  1992年终于,日本国民级人气动画《美少女战士》横空出世。
  
  该部动画将观众喜闻乐见的“马猴烧酒”(魔法少女)和“团队对抗”完美组合,再加上特摄节目中的变身要素锦上添花,成为一部全年龄向的作品。极富个性的角色在当时吸引了一大批迷妹迷弟。90年代日本步入网络通信时代初期,“萌”一词也诞生于此时,并很快扩散开来。
  
  《AKIRA》(1988)
  
  另一方面,动画电影和OVA中“高品质”一词也开始广泛使用,与大众向相对的核心化和集中化被推崇。其中的源头之一是电影《AKIRA》(1988),其原作大友克洋,是一位在漫画界掀起大变革的漫画家。其漫画作品以精细的画面和巧妙的剧情铺陈,在业界受到好评。
  
  大友克洋,代表作《蒸汽男孩》《AKIRA》《虫师》等
  
  大友克洋担任《AKIRA》监督并将写实主义带入日本动画中。刻画人体时添加内部骨骼和肌肉细节,以及画面摄制中远景与近景的切换,从背景到道具,无不体现大友克洋“真实性”这一特色。之后森本晃司、井上俊之、冲浦之这些后起之秀也纷纷加入新动画行列。这也是日本动画以“真实和高品质”在世界着称的开端。
  
  进入成熟期并迈向国际化
  
  押井守监督的剧场版《机动警察 the Movie》(1989)同样也是有写实倾向的代表作之一。在人们过度依赖电脑、泡沫经济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写实类作品激烈冲击着日本现实社会。发展至此,日本动画可以说在内容和表现上已经达成了平衡,进入成熟阶段。
  
  《攻壳机动队》,1995
  
  1995年押井守监制的电影《攻壳机动队》将高品质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以近未来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一个通讯终端植入人体,人类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互动的时代。第二年其音像制品销往美国,并在美国《公告牌》杂志中获销售第一。这也标志着日本动画正式走向国际化。同时期,随着《精灵宝可梦》游戏和剧场版动画相继登场并在世界范围内人气大增,Anime一词也开始流通国际。
  
  而国内《新福音战士》、《幽灵公主》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上映,人们对Anime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从此日本Anime的粉丝向全世界范围扩散,并发展成现今这样一个现象级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 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联系客服 立即下单

样音推荐 更多
1 男1_专题_人物专题配音_讲述 男1-大气专题 557 0.3万 收藏 下单
2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区块链类配音_科技 男1-大气专题 500 950 收藏 下单
3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山东华油新能源公司配音_大气 男1-大气专题 491 518 收藏 下单
4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珍珠配音_激情 男1-大气专题 538 430 收藏 下单
5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美业舒缓感配音_优雅 男1-大气专题 489 351 收藏 下单
6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钻石配音_神秘 男1-大气专题 473 303 收藏 下单
7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鞍山解说配音_大气 男1-大气专题 491 256 收藏 下单
8 男1_专题_企业专题_高速公路配音_沉稳 男1-大气专题 475 235 收藏 下单
9 男1_专题_党建政府_临港经济开发区配音_成熟 男1-大气专题 469 227 收藏 下单
10 男1_专题_医院专题_中医药类配音_舒缓 男1-大气专题 497 282 收藏 下单

配音咨询

客服-欧阳 客服-露露 客服-婷婷 客服-伊伊
返回顶部